你在看世界杯的时候喜欢做些什么?
是一个人在家插上耳机,对着电脑咪口小酒;还是在酒吧里约上两三好友,纵情欢呼,亦或者狂热点的直飞莫斯科摇一下国旗(不过好像并没有我们)...
反正无论场上是输是赢,场下的球迷们干一箱啤酒还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毛子的世界杯还剩下一个多月,世界各大酒厂都迎来了四年一波的涨价潮,看似很合情合理吧?
但其实并不,仔细解读“十年首次涨价”的中国啤酒大厂,也许你会看清一些社会中存在的、更严重的问题。
01 屡教不改的环境污染
构成一瓶啤酒全部价格的组成分别为:包装材料30%、销售和分销成本20%、麦芽酒花等原材料14%、制造人工等能源类成本16%、税负等其他类20%。(青岛、华润等财报)
(这是可以算的上全国第一大厂的青岛)
和利润高达91%的茅台不一样,国内啤酒走的一直都是“薄利多销”路线,这也使得啤酒瓶在某些地方成为了“白送都不要”的高污染垃圾。
与此同时,23家华润雪花存在废水废气超标和程序违法、15家青岛啤酒和14家燕京啤酒存在环境违规行为,位于济宁的燕京啤酒厂更是因为大气污染在2015年以来收到了26次连续处罚。
这些数据终于让环保部门下定决心痛下杀手,就在今年直接点名国内几家啤酒大厂并制定了《饮料酒制造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从治污方面逼迫啤酒厂家提高了相应环保成本。
所以你看到的是涨价,而我看到的是屡教不改的污染问题。
02 昔日青壮年劳动力“未富先老”
成本高,大不了4%的利润再削薄一点,毕竟啤酒厂商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
可他们再也降不下来了。
根据国内工业啤酒中的领头羊———青岛和燕京的销量令人堪忧:前者年报销量下降了13%;而后者从2014 年开始就一直不断下滑,2016 年的销量只有最高值销量的 85%。
从这些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更严峻的数字: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 年)中,18~44 岁的成年人口已经只剩 6.1 亿,可是这部分人口在 2017 年竟然依旧下降到了 5.48 亿。
7 年间减少了 6000 多万中青年人, 其中20~24 岁人口占比从 2011 年的 9.48% 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7.3%!
你们看到的是涨价,而我看到的是老龄化日趋严重。
03总结
华润雪花在最新的年报里这样写到“在一定区域对产品适度调整价格,以舒缓预期部分成本如原材料、包装物、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
而另一巨头青岛啤酒就干脆懒得解释:“拟对部分区域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并非全部产品),拟涨价产品的平均涨幅不超过 5%”。
可我反倒认为他们应该解释,因为利润越是稀薄的商品中,往往隐藏着越是关乎民生枯荣的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