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搬迁新房装修凝固郑州纺织历史的国棉三

   时间:2025-10-24 阅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岚

始建于1954年的郑州国棉三厂,曾代表着郑州纺织工业的高光时刻。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66年匆匆而过,这座曾经历辉煌、繁荣和衰落、搬迁的老厂,如今已经人去楼空。该厂那些作为“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的郑州纺织基地代表性工业建筑和记录纺织工业发展、工人生活历史的苏式居民楼,如今已被列入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范围。10月10日,记者在国棉三厂采访时了解到,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已经启动,开始与家属区的1000多户居民签订改造协议。

协议签订现场井然有序

今天(10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郑州国棉三厂院内看到,一些等候签订改造协议的居民,正在一排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前,静静等候着工作人员的安排。简易房分成七间,每间房门口分别挂着“资料审核”、“协议签订”、“资料归档”、“产权调换”等牌子,需要签订协议的居民,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依次进入每个房间办理相关的手续。

记者在国棉三厂家属区楼前,看到了国庆节前(9月28日),中原区人民政府正式下发的《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下文简称《决定》),这标志着坐落于中原区繁华地段的国棉三厂这个老旧生活区,将拉开综合改造的序幕,与繁华都市的发展接轨。

正在签订协议的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国棉三厂的退休职工,在三厂家属区生活了60多年,所住的房子有50平方米左右,因年久失修,老房子经常漏水,线路老化,老鼠、蟑螂乱跑,居住条件很差。今年8月底,他和老伴看到楼洞口张贴的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造国棉三厂的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后,十分高兴,打算领到补偿款后,到别的地方再买一套大一点的新房子。

中午12时30分,记者在签订协议现场,看到有许多辖区办事处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仍在维持秩序。尽管已到了午饭时间,但工作人员却没有下班,仍在为前来签协议的居民办理业务。据介绍,为了避免居民扎堆来签协议,工作人员提前进行了摸底,分批安排居民过来办理业务,因此,在第一天协议签订的现场,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昔日“貌美如花”的苏式小楼已陈旧不堪亟需改造

“三厂要进行综合改造,俺家住的69号楼也在改造范围内,我和老伴得从这座楼上搬走了!”10月10日上午,在棉纺路郑州国棉三厂家属院69号楼前,居民张大妈正在看《郑州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以下简称《补偿方案》),见《补偿方案》中所写的补偿内容比较详细,张大妈打消了各种疑虑。她说,两个月前得知自己所住的小楼要进行综合改造,心里还有些惆怅,毕竟,做为一名曾经的纺织女工,这是当年厂里分给她的唯一一套宿舍,她在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尽管居住条件比较差,可一旦要搬走,还真有点舍不得。

“不过,这点不舍比起住房条件的改善根本不算什么。”张大妈说,她和老伴都上了年纪,上下楼很不方便,此次改造搬迁,可以让他们换一个带电梯的新房子,那样生活就会方便许多。

原国棉三厂的副厂长孙广义告诉记者,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在郑州建设5个大型纺织厂。1954年,郑州国棉三厂开建,至今已66年。“一五”时,郑州和咸阳、石家庄、北京被国家确定为“四大新兴纺织基地”。“当年,纺织厂中有一个顺口溜: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碰破头,五厂污水到处流。”孙广义说,郑州六大棉纺厂建成后,因三厂跟北京二棉、石家庄二棉和西北四棉是用同一张设计图纸建设的,其生活区是苏式小洋楼,每个楼顶都有烟囱,成了特色,所以三厂被称为当时中国纺织行业的“四朵花”之一。厂区和生活区建设得比上海的厂还好,当时走遍全国这么漂亮的厂也没几个,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的纺织企业来学习参观。

采访中记者得知,国棉三厂家属区目前留存着30余栋苏式居民楼。这些苏式小洋楼于1953年陆续开建,采用苏式风格,楼体方正,斗篷式大屋顶,木质地板,红漆水杉木窗,华美中又不失庄严肃穆。然而,在经过了60多年的风雨后,昔日“貌美如花”的一栋栋苏式小楼,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与周边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难以匹配,亟需改造和重新规划。

今年8月,郑州市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综合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启动,计划2021年12月完工。该项目建筑改造总面积为59850.13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旧建筑改造工程、旧建筑拆除工程、改建商业工程、建设纺织工业博物馆工程、室外景观改造工程等五个部分。

此次改造涉及约80栋居民楼的1000多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次综合改造,主要针对国棉三厂生活区内存在安全隐患、且具有建筑特色、具有文化保留价值的苏式建筑群区域,涵盖临三厂中街两侧、及生活区北侧两个苏式建筑围合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实施征收。

在中原区政府下发的《决定》中,除了征收范围的划定外,还对征收人、征收部门及征收实施单位,征收补偿依据、被征收房屋及附属物的属、以及居民最关心的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说明,并提供详细的《补偿方案》,供居民对照查看。

“我们小区的居民,大多数都积极支持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毕竟老房子存在很多缺陷,已经不适合居住了。”居民张建民说,他们家的房子位于三厂向荣街25号楼三楼,面积58.54平方米,现在是老母亲一个人居住。他母亲原是三厂的纺织工人,已退休多年。老人上了年纪后,腿脚不便,每天上下三楼十分辛苦,他早就想给母亲买一套带电梯的房子,可老人却舍不得离开厂里分给她的老房子。此次进行综合改造,终于让老人下决心换套新房了。

记者从《补偿方案》中看到,此次列为改造范围的楼房约有80栋,涉及1000多户居民。

居民可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

“我选择的是货币补偿方式,想用补偿款尽快买一套带电梯的新房让老母亲居住。”今天中午12时30分,签完协议的张建民告诉记者,此次搬迁改造有两种补偿方式,一种是产权调换,一种是货币补贴。在他之前,已经有20多户居民签了协议。

住在绿化西街的王女士说,她家的房子有80多平方米,愿意货币补偿,拿到钱后,可以在周边买个大点的电梯房,这样一家人住着更方便。居民吴女士说,她住的四层小楼质量不好,屋内墙壁钉个钉子就往下漏沙子,楼上的居民都同意改造,其中大部分选择货币补偿,只有他们家选择产权调换。

80多岁的居民李大妈说,因所住的房子破旧不堪,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居民早在外面买了新房搬走居住,令她十分羡慕。如今,她也可以借助三厂生活区的综合改造住新房了。

据了解,三厂家属院里的老旧房子,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人建造的,住在里面的居民,多是八九十岁的退休老职工。“这些苏式房子,普遍面积较小,而现在的人都想住大房子。”李大妈说,不管是货币补偿还是产权调换,都能让大家住上新房子。

在《方案》中,详细说明了补偿内容和标准。对于申请货币补偿的居民,按被征收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上浮30%给予补偿。以张建民家为例,评估公司给他家房子评估的价格每平方米约为1.3万元左右,上浮三成,每平约在1.7万元左右,再加上过渡费和其它补偿,可以得到108万元的补偿款。

产权调换房屋的应安置建筑面积为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上浮20%后的面积。如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证未注明套内面积,按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上浮20%进行安置,上浮部分不计价;如有所有权证注明套内面积,按照套内面积安置。如果被征收人选择的产权调换房屋建筑面积超过应安置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内(含10平方米),按6500元/平方米购买;超出应安置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产权调换房屋开发单位确定的市场价格购买。除此之外,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室内装修装饰补偿的细则,均在《方案》中一一体现。对于临时安置费的发放,按照被征收房屋有证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每月30元的标准,一次性支付六个月的临时安置费。每月不足1800元的,按照1800元发放。

而对于产权调换的住宅,被征收人自行解决临时安置用房,在临时安置期间,按照被征收房屋有证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每月30元标准,分期支付临时安置费(六个月发放一次),每月不足1800元的,按照1800元补偿。

黄河之声

科海故事博览

花溪官网

更多>最新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百科知识 |  风水起名 |  健康养生 |  科技科学 |  法律知识 |  生活维修 |  旅游休闲 |  综合资讯 |  财经频道 |